背景: 在评估HIV感染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尚无定论。未解决的问题包括某些研究中观察到的动脉粥样硬化负担增加是否归因于传统危险因素或HIV感染的增加。
实验目的: 我们通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评估了HIV感染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同时控制了由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进行操作的传统风险因素的影响。
实验方法: 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横断面评估,这些数据来自“台州比较艾滋病毒和老龄化研究”(CHART)队列的基线评估,这项正在进行的纵向研究正在中国浙江省进行。在2017年2月1日至2017年12月10日之间招募了18岁及以上的HIV阳性和HIV阴性个体,并按1:2的比例对年龄和性别进行频率匹配。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定义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780μm或更高。Logistic回归用于评估HIV阳性血清状态和FRS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实验结果: 1425个艾滋病毒中有480个(36·1%,95%CI 33·6-38·6)和2850个艾滋病毒中有784个(27·5%,95%CI 25·9–29·2)HIV阴性的个体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p <0·0001),并且在调整后的模型中,这些模式仍然很明显(调整后的优势比[adjOR] 1·72、95%CI 1·47-2·01)。通过年龄分层后,HIV阳性,观察到比在HIV阴性个体跨越的256的年龄组18-29岁(41 [16·0%]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 VS 13 [2·5%] 512 ,p <0·0001),30-44年(533的128 [24·0%] 与 1066的153 [14·4%],p <0·0001)和45-59年(182 [46· 6%] 391 VS 782 294 [37·6%],p = 0·0032),但不能(163 [66·5%] 60-75岁245 对比 490的324 [66·1%],p = 0·912)。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中,观察到HIV阳性血清状态和年龄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p <0·0001)。针对年龄,性别和FRS进行调整的ORs在18-29岁年龄段为8·84(95%CI 4·50-17·34),在30-44岁年龄段为2·09(1·59-2·74)年; 45-59年的1·54(1·19-1·98)年; 60-75年的1·04(0·75-1·44)年。在HIV阳性个体中,除单纯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外,没有任何HIV特异性变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估计有显着相关。
结论: HIV感染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独立于经典危险因素。这种关联在年轻时就更强,表明年轻人中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发作。这些发现表明,有必要修改艾滋病毒/艾滋病治疗指南,以纳入中国的心血管评估。
本文系晟斯医学(Sheng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 “ 晟斯医学 ” ,则是本站原创编译整理,未经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